点击:/次
本报讯 记者杨艳萍 实习记者杨羽航摄影报道 10月23日,近300名云南农业大学学生走进寻甸县大河桥实践基地,收割20余亩科技稻“滇禾优615”。这些水稻是同学们今年5月份种下的。在金黄色的稻田里,云南农业大学师生看着长势喜人的“滇禾优615”,自豪感油然而生。“滇禾优615”是新品种优质杂交水稻,曾在2019年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滇禾优615”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米质优、食味佳,深受广大...
云南农业大学耕读教育秋天,田里的稻谷熟了,塘里的鱼也肥了,正是丰收时节。10月23日,在寻甸县大河桥实践基地,近300名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热火朝天地收割20余亩水稻,这些水稻都是同学们今年5月种下的。快跟着教育君去现场,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吧。从土地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在金黄色的稻田里,云南农业大学师生看着长势喜人的“滇禾优615”,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这是今年5月,同学们自己动手插的秧苗长成的。5个多月过去,收获...
本报讯 记者杨艳萍报道 10月14日,云南农业大学举行了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启动仪式暨“宏志助航计划”培训班开班仪式。今年是云南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的第二年。截至目前,学校已为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普洱学院等7所高校培训2022届和2023届毕业生900余人。两年来,基地扎实开展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建立 “一人一档”“一生一策...
新华社昆明电(记者杨静)金秋十月,云南的水稻进入丰收季,旱种的50万亩杂交稻陆续开始收割。这是云南今年稳定稻谷种植面积、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的一次尝试。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永泉村,57岁的村民张良伟在地里照看旱种杂交稻。“再有半个月就可以收获了,这时候可不能马虎。”张良伟说。今年,张良伟首次进行杂交稻旱种,根据农技人员的指导,他正加强鼠害和鸟害的防治。张良伟说,旱种的杂交稻对劳动力需求少、管理...
4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把老乡种出来的土豆带到人民大会堂现场推广他也因此被称为“土豆院士”如今,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朱有勇院士又带来了新成果他和团队成功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新技术实现了“水稻上山”“我们研究的活儿是什么?就是把天拉长、把地拉宽!”他带领村民将水稻种在山上“农民需要什么我们研究什么”在党代表通道现场朱有勇介绍云南省澜沧县蒿枝坝村脱贫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但当地只有旱地,没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