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级科研平台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 发布:2016-10-11 17:53 浏览次数: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由教育部批准建设,并在当年7月投入运行。实验室围绕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云南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面向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产方式多样性实际,聚焦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系统开展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促进作物资源保护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中心,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助推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筑我国西南边陲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积极作用。

研究方向

本实验室立足云南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地位,依托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地理地貌和气候多样性等资源,围绕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两个方向开展系统研究。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三个层次深入解析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原理,研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关键技术,实现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旗帜鲜明的研究特色。

人员队伍与平台条件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2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13人,管理人员4人。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90.4%,40岁以下研究骨干13人,占比25%,国内外引进人才5人。固定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学部委员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基金获得者1人,云岭学者2人等。实验室流动人员34人,包括博士后7人,国外科研人员11人,国内合作单位9人,基层科技人员7人。实验室有科研用房13367m2,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基因芯片扫描系统、GC-MS联用仪等单台价值3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45台(套),价值2497.89万元。

近5年,实验室围绕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研究,承担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等纵向项目172项,到位经费1.4亿元,横向项目62项,到位经费1400余万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eLife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82篇,授权发明专利56件,出版专著18部,出版教材1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教学成果奖励16项。

实验室网站:http://abpdm.yn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