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二)思政铸魂育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来源: 宣传部    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浏览量:

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二)



思政铸魂育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学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实施铸魂育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思政育人系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农民院士大讲堂”走进田野、中小学、军训场,以“信念与坚守、责任与担当”等为主题开讲14场,引领师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课程同步在全省高校播出,覆盖6万余人次,成为“行走的、云端的精品思政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报道90余次,入选云南省首批云岭思政教育品牌项目。分别以“记住乡愁、幸福中国、人民情怀、石榴花开”为主题,在大理古生村、腾冲司莫拉村、昭通鲁甸、普洱磨黑中学举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思政论坛4场。获国家七部委授予科技报国精神教育基地,建成分基地35个,开展宣讲活动100余场。连续2年举行“在国旗下集合”主题活动,邀请昆明市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10余所中小学10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2024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学校思政课建设成效。

“农民院士大讲堂”走进昆八中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思政教育研讨会

“在国旗下集合”主题活动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较大提升。成功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实现零的突破。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招聘博士8名,晋升教授3名、副教授6名,获评云南省思政课教学名师2名,入选“兴滇英才计划”教师4名。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群建设,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33项,获评省级一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4门,课程评价获评A+、A级各1门。录制“点赞祖国”系列精品课程38期。承办2023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决赛,获二等奖2项。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入选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顺利通过云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评估。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

“大思政”协同育人成效突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联动昆明市盘龙区、五华区、大理州教育局等教育行政部门,与 20 余所中小学签订共建协议,创设“在国旗下集合”“青春同行”等品牌,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跨学段集体备课、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验耕读文化等联学联建系列活动,累计有2000余名大中小学师生参加。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获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1名,省“最美辅导员”称号3名,“最美班主任”1名。每年组建约150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优秀组织单位。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青春茶话会”“青春逢盛世 奋斗正当时”“青马学员说”等榜样宣讲或交流分享活动,入选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名,获全国“最佳模拟政协提案作品”1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连续两年被教育部评定为A级。

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

学校教师获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共享交流

校领导参加青春茶话会

“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农耕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生物多样性作品大赛、体育浸润行动、体育轻骑兵、传统美食文化大赛、国际茶日茶席设计大赛、社区文化节等20余项特色文化活动,与“大思政课”紧密融合,形成“农味思政”品牌。原创舞台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入选中国科协“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农民院士》交响乐等2项作品分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二等奖。投入专项经费约120万,挖掘校内资源建设校园文化景观。建成由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为主的官方新媒体矩阵,严格“三审三校”程序和校园媒体平台建设管理,发出云农声音,讲好云农故事。

“梦想启航”迎新晚会

花车巡游活动

“庆丰收·迎双节”科技成果展暨校园美食节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舞台剧

校园星空市集


作者:

图片:

编辑:朱伯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