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五):引育并举 机制创新 助力高水平人才师资队伍建设

来源: 人事处    时间:2025年11月14日    浏览量:

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五)


引育并举 机制创新

助力高水平人才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自2023年启动“高水平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来,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一院一策”,通过引育并举、支撑保障、机制创新三维发力,推动人才师资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实现历史性突破、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创历史新高、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4月李永和校长召开公开招聘博士工作推进会

一、精准引育并举,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引进实现“量质双升”。学校构建“学校统筹+学院主导”的引才机制;开通"中国博士人才网"平台拓宽引才渠道;依托高标准人才引进办法,先后组团赴全国30余所双一流高校举办博士招聘推介会;加大校内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龙泉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三年间累计引进高水平博士192人;年薪制高层次人才引进42人,包括三层次“特聘教授”12人、四层次“优聘教授”5人,涵盖农学、理工、人文等多个关键学科领域;13名校内高层次人才入选首批“龙泉人才”,其中1人入选院士候选人名单。

国家级人才实现“破局倍增”。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其中,1人入选2023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入选2023年神农英才计划-青年英才,董扬教授入选2024年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实现学校该类人才自主培养“零的突破”。

柔性引进实现“带动效应”。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通过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与校内骨干联合攻关,在异种器官移植、洱海综合治理等领域取得突破,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一个、带动一群”的效应。

2025年赴哈尔滨、长春开展博士招聘系列活动

2025年在吉林大学开展优秀博士招聘宣讲会

二、完善支撑保障,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

人才培育成效突出。围绕前沿科技领域,引导教师开展前沿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三年来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146人,包括云岭学者8人、产业创新人才9人、教育人才3人、文体人才2人。魏红江教授团队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完成了世界首例猪到活人患者的原位辅助肝移植。董扬教授葡萄的驯化研究方面相关成果作为《Science》封面文章发表,其在人工驯化方面的研究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科平台建设实现突破。以平台构建支撑教师服务创新发展,新增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目前学校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目前合作导师人数为26人,在站培养博士后23人。新增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6个。

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显著优化。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构建常态化师培体系,通过定向培养、在职攻读等方式,新增博士学位教师29人。目前全校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达91.6%,校外取得最高学历教师占比达76%,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54.16%,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持续改善,学术活力显著增强。

董扬教授葡萄的驯化研究方面相关成果作为《Science》封面文章发表

赵正雄副校长带队赴华南农业大学考察交流人事人才工作并进行博士人才招聘

三、深化机制创新,激发人才队伍内生动力

健全人才引育工作机制。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云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制定《云南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聘期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云南农业大学新进博士教师首聘期考核办法》《云南农业大学“龙泉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加大校内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新渠道,细化人才层次分类,强化过程管理。

完善人才评价与管理体系。推进治理效能建设,修订并实施《云南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暂行办法》《云南农业大学教职工岗位聘期考核暂行办法》《云南农业大学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云南农业大学编制外人员管理办法(暂行)》等办法,进一步深化评价改革,切实发挥职称评审、聘期考核、绩效的引导作用。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符合农业学科特点的评价体系。

优化人才发展保障服务。持续提升教师满意度,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前置做好经费优先投入、指标优先安排、实验空间预留等工作,提升人才引进工作质效。三年来学校增核奖励性绩效总量5000余万元。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为192名引进博士提供购房补贴、科研启动费等经费共计8000余万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二十余件。

四、面向未来发展,擘画人才队伍建设新蓝图

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学校人才队伍规模、结构和质量实现阶段性跨越,教师队伍博士化率、高层次人才数量等核心指标迈上新台阶。学校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农科、新兴交叉学科人才引育;聚焦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聚焦人才效能发挥,构建协同发展模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作者:

图片:

编辑:余菊舒